海納百川》網路時代催生嚇阻理論3.0(柳惠千)
利用網際網路進行線上教育與遠距治理成爲常態。(Fortinet提供)
1945年8月7日,美國的嚇阻理論權威專家伯納德.布羅迪(Bernard Brodie)和妻子一如往常在路口雜貨攤買了一份《紐約時報》,當他打開報紙看到斗大的標題矗立眼前——第一枚原子彈落在日本。眼神疑惑的他轉向妻子,喃喃自語的說:「我畢生研究的理論都過時了」,當下便意識到原子彈的發明是軍事戰略的重大改變。1945年之前的人類歷史中,衝突與安全的概念是聚焦在雙方進攻與防守的能力上。雖然戰爭在某些情況下是可以避免的,但人們也普遍認識到戰爭隨時都可能發生,做好戰前準備是每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事。軍隊的主要攻防概念簡單易懂,進攻行動以便造成敵人損失,防禦行動以便減少自己損失。
核子武器的出現澈底改變了傳統攻守之間的平衡,更創造了以發展進攻爲主體的作戰環境,除了相互保證毀滅之外,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承受核武的第一擊,戰爭的代價是一種全人類的災難。核子武器的問世具有可怕的破壞性,需要一種全新的戰略框架來管理核子時代的危機總動員。從冷戰開始至今,核武嚇阻的戰略方針成爲美國國家安全的保障,但是軍事上的嚇阻本身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。傳統的國家安全就包含了軍事嚇阻在內,它能夠實現國家的目標或藉以避免戰爭。例如軍事力量可以部署在國家邊境,用以顯示防衛決心,藉此遏制敵人的攻擊企圖。當人類科技發展的腳步邁入核子時代,核武器代表着不可測試的威脅,和無法承受的戰爭後果,戰略上必須徹底改變面對核武威懾的態度。過往的軍事準備就是爲了要贏得戰爭,武器的數量與質量成爲發動戰爭的催產物,核子武器的出現具有不對稱作戰的優勢,反而因此形成嚇阻手段並達到遏制戰爭的目的。擁有軍事武器的目的,尤其是核子武器,反而期望它永遠都派不上用場,巨大的核戰代價逐漸成爲維繫和平的重要因素。
今天,全球所有國家在網際空間的運用與依賴快速成長,網路嚇阻自然成爲各國競相採取的競爭手段。藉由網路形成的破壞性和革命性的空前的,它所造成的巨大影響難以預估,從戰略的眼光來看,在許多方面都與核子武器的問世極爲相似。冷戰期間的核武嚇阻是直截了當的,發起核武攻擊的一方顯而易見,製造核武器的科技門檻相對較高,使用核武器更被視爲不可跨越的戰爭紅線,運用核武的動機無非是想獲得戰略上的優勢。然而,這些核武器的特性卻幾乎都不適用於網路世界的嚇阻手段。想要成功辨別出網路攻擊的來源十分困難,想要報復性的反擊網路攻擊的一方更需要技術,執行網路攻擊的科技門檻與準備時間不高,使得藏匿在網際空間的駭客可以遍佈世界所有角落,想要定義相關的操作紅線幾乎不大可能。網路時代已經到來,戰略思維在嚇阻手段的限制之外,獲得了全新思考的空間。嚇阻理論的成功讓許多人嘗試把它應用到所有的競爭媒介上,事實顯示它在網路時代下反而成爲「惡性螺旋上升」的動燃器。
此刻在全球疫情肆虐的風口下,利用網際網路進行線上教育與遠距治理成爲常態,加速虛擬實境與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,正是從國家安全的角度重構嚇阻戰略環境的黃金時刻。因爲未來面對網際網路的攻防威脅時,應對的方式不再是傳統武力的嚇阻概念,而是在邏輯上創造性的超越,或許稱它爲嚇阻理論3.0吧。(柳惠千/曾任華府智庫CSIS訪問學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