爲北京那些土掉渣的地名尋根問祖(圖)

北京有許多地名甭管是聽起來還是看起來都特別有意思,什麼奶子房、稻香園,外加各種衚衕斜街,其實,在這些奇葩地名的背後都有很多故事,這些故事就算是老北京都不一定知道。

各種“窯”

北京有很多窯,大北窯,黑窯廠街,劉家窯,大瓦窯,小瓦窯崔家窯鮑家窯鄧家窯嚴窯魏窯等。爲什麼這些地名都帶一個窯字呢?是因爲當時明成祖爲了自身的政治需要,在公元1421年遷都北京。由於城市建設的需要,大量陝西工匠涌入北京,使得北京的窯逐漸增多,並幾種在南城一代。當時的窯主要生產磚瓦,這些都是興建新北京城的必需品。

禮士路

在20世紀的前四十年,北京城通往門頭溝郊區交通非常不便,於是在阜成門附近租驢前往,成了當時普通家庭的最佳選擇。因此在阜成門附近出現了一條“驢市路”,專供行人租驢西去。而且當時在附近還有著名的白雲觀,此處經常舉辦廟會,於是騎驢遊白雲觀就成了當時的時尚。直到解放後,在調整地名時,由於此處已不再租驢,且“驢市路”不夠文雅,就將此路改稱禮士路,而此路的南段,就成了南禮士路。

五棵松

清代時,此處有提督邵英墓地,周圍有五棵高大的古鬆。當時的人們去往北京的西部十分不便,且常有土匪打劫,於是行人們就相約在五棵松樹下碰頭,然後結伴而行,五棵松這個地名於是從此叫開了。後來1965年國家修建地鐵,由於技術問題,使得這五棵松樹相繼死掉,爲了紀念這個地名的歷史意義,在此處補種了五棵松樹。

蘋果

相傳明朝的時候有一個太監比較得寵,攬到了很多私房錢,他於是在京西買了一大塊地,種植各種瓜果。但可能由於水土的問題,這裡只有蘋果長得最好,於是他吩咐只種蘋果。就這樣,京西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蘋果園。當然,後來這裡的蘋果樹被砍掉改成了農田,但這個地名卻已經叫開,沒有改變。